6wd4 课堂笔记

触动

最近看的《程序员的思维修炼》里从新手到专家的路径和大妈的讲座很相通,记录下来,互为印证。

『打草』与 『关注情景』

专家与新手的区别之一就是专家更关注情景,知道哪些细节是关键的,哪些应该忽略。而新手在给定任务下,注意力会集中在如何操作上了,对细节不care。比如课程上很久就推荐的工具sublime、终端上分窗口调试、本地设置测试环境等,俺刚开始都没有get到,那时认为跟上课程的进度写代码已经很不容易了,没精力去管这些非核心的事情。直到最近踩了很多坑,看别人的教程才逐渐意识到设置好环境,建立最小反馈路径的重要性。这些关于情景/细节的东西确实很难教授,只有通过自己『打草』去尝试,上周可能有一半时间都花在怎么git svn,安装iterm等环境配置上了,但一旦设置好了,才体会到好的工具和测试环境的重要。

德雷福斯(Dreyfus)模型

德雷福斯模型是衡量人们技能水平的一种理论模型,对于指导个人或组织的技能培养很有参考意义。

阶段 特征
新手 Novices need recipes
高级新手 Advanced beginners don't want the big picture
胜任者 Competents can troubleshoot
精通者 Proficient practitioners can self-correct
专家 Experts work from intuition

德雷福斯模型把编程班中大多数新手/高级新手的心态概括的很准确:想要具体一步步的指导、想直接得到中文文档等等。从俺自我评估来看应该属于高级新手阶段,最典型就是在w4时一直在闭门造车的写代码,没有及时止损。像工具的不顺手、测试麻烦、芝麻星上卡片背后的文档、看google python style guide等应该做的事都漠不关心了。不过这些都是沿着技能阶梯攀爬正常的阶段,俺没下笨功夫也体不知道俺走偏了。

德雷福斯模型显示专家更多的是以直觉思考,因此很多经验是难以表达出来,从这个角度讲专家并不见得是很好的老师。而新手确实需要更多的指令才能入门,个人感觉这门课程对新手最大的障碍在于如何掌握好探索与指令帮助之间的平衡。如果我提前上了预备班或者笨方法学python做完了可能进度会提高很多。但这些弯路走够后,下次新技能的学习就变得更容易。

大妈的演示与模仿

总结下来每次看大妈演示操作时是收获最大的,比如上周的列表的操作大妈演示10分钟,自己照做着可能要2小时才觉得掌握了,但对列表推导式的使用确实要顺当多了。其次遇到问题参考其它同学的教程也会有很多收获。

模仿专家的操作,思考他的情景,是技能提高的一个好方法。

改进

  • 某个问题卡在2小时以上就参考教程或求助,这周按时完成android 任务。
  • 提醒自己要有'big picture'
  • 每日用零碎时间看一小段 google python style guide.
  • 周六花一小时掌握curl命令、sublime 设置。